一门两“工匠” 仙桃桃业红
小桃王许泽坦喜获“仙桃工匠”名誉称号
荆楚仙桃讯(记者 彭文豹 特约记者熊少鹏)4月27日,在第三届“仙桃工匠”颁奖大会上,仙桃市团市委兼职副书记、仙桃市桃树研究所副所长、“小桃王”许泽坦从颁奖人手中接过奖杯,作为桃艺传承人,那一刻许泽坦神采飞扬。因为,这是他用心血、用汗水,用智慧和知识换来的。
同样是在2016年首届“仙桃工匠”颁奖大会上,许泽坦的父亲许先平喜捧奖杯,他是那一届“仙桃工匠”中的唯一一位农民专家。
时隔5年,许泽坦踏着父亲许先平的奋斗足迹,勤耕桃园,潜心研发,让“仙桃一号”水蜜桃在全国蜜桃大赛中连续三次斩获金奖。
一门两“工匠”,这在仙桃市前无先例。
曾经,仙桃无桃,名不符实。仙桃市也不是我省传统桃子的产区。许先平却不信邪。1987年许先平从湖北省农科院买回200株“北农二号”桃树苗试种,3年后挂果,他大获丰收,成为万元户。
许先平从“北农二号”的成功中,认识到了品种的重要性。此后,他经常购买技术书籍、请教专家、外出考察,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和桃产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次他都会带回多个品种进行嫁接、观察、试验。许先平收集了400多个桃树品种,从中试验筛选出适合江汉平原种植的品种十几个,涵盖5月到10月的早中晚熟各个时段。
十年磨一剑。2001年,许先平成功培育出新品种“仙桃一号”,通过了省农科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的技术鉴定。“仙桃一号”含糖量高达17.8%,是国内同期成熟的桃子中最高的,比普通桃子高出近一倍,改写了长江中下游不产优质晚熟桃的历史。
2002年元月,省科协、省科技厅、仙桃市科技局联合发文,批准了许先平创办的“仙桃市桃树研究所”,并成为全省唯一的桃树专业研究机构。省科协、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封他为“桃树大王”。2006年,他被评为首批“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10年12月,他成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农业专家。
许泽坦是“桃树大王”许先平之子,大学毕业的他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回家协助父亲种植仙桃。子承父业的他与父亲并肩作战,开启培育新品,规模种植桃树的新征程。他扎根果园,发挥工匠精神,在父辈的肩膀上又成功培育出“仙桃一号”系列蜜桃,并注册了商标。
作为年轻人,许泽坦思想活跃,紧跟时代潮流,将桃子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打造品牌,让“仙桃一号”名声远扬。如今,仙桃市桃树研究所在父子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下,确立了建立高标准示范园的措施,在桃花小镇自有桃基地2921亩,形成了十里桃林景区,带动仙桃市食用桃种植面积超3万亩,桃花被定为市花,仙桃市已成为“中国桃花之乡”,每年定期举办高水平的桃花文化旅游节。通过种桃事业,许泽坦被选为第三届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常务理事、第十三届互联网和信息服务界别全国青联委员。许泽坦说,他的梦想是让仙桃人在家门口都能吃上真正的仙桃,让仙桃之桃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