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仙桃讯 “老左,趁着天气好,赶紧多摸点田螺卖……”2月23日,剅河镇左脑村一组的藕虾基地,村民左友庚正穿着套鞋,将刚收的田螺分拣、入袋、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左友庚是村里养殖“能手”,种莲、养虾、植藕、喂鱼、电焊,他样样在行。这几天,他正忙着在塘边给黑麦草施肥、修补加固虾塘等。
去年受汛情的影响,左友庚的鱼池跑了不少鱼,靠着电焊手艺,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今年他对产业进行了重新规划:根据市场的需求,准备投放5万尾草鱼寸片、2万尾白鲢苗和花鲢苗。
“我发现,这几年村子美了起来,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腰包鼓起来、头脑活了起来、文化乐了起来。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村干部严定清笑着对记者说。
村民左新平的小帐本记录了去年的家庭收入:“四大家鱼”卖出1.4万斤,收入7万元;打零工收入7000元,藕带和虾子进账3000元……合计收入14万元。
今年49岁的陈晓台,是大柳湖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说,之所以选择在左脑村流转200多亩地,建一个虾稻共生示范点,与便捷的交通、良好的水质环境、辐射带动能力等因素有关。
村支部书记左磊介绍,工作队入驻后,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让外部资源“流”进来,让村内农产品“走”出去。同时,还发挥资源优势,引进能人回乡创业,引导成立大柳湖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盘活村土地,带动了50多户村民增收。(记者 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