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教学,用好“抗疫”这本活教材
光哲清
封城不封心,停课不停学。今年春季,在抗击新冠肺炎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网上教学活动在全国普遍展开。我认为,教师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教材。事实上,全民“战疫”就是最好的活教材,它可以让孩子们在直面灾难中,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收获成长。
氛围营造,与抗疫合拍
网上教学开始之前,除了做好班级微信群的清理、学生及家长参与面的摸底和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前期工作之外,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教材的准备不要提“号召性”建议。本次学习,教育部门为同学们准备了电子教材,如果我们建议家长给学生准备纸质课本,最大的担忧的是群众性的聚集,聚集时的交叉感染。二是作业的布置不要作“一刀切”规定。比如作业打印,姑且不谈加重家长负担与否,现在是非常时期,很多家庭没有这个条件,如果倾巢而动,势必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感染风险。三是学习的效果不要有“理想化”期待。众所周知,大面积地开展网上教学只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所作出的一个特别的决定。一方面,我们的硬件条件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我们的老师、学生还不适应这一新型环境下的教学互动方式;再者,家长的督导能力也参差不齐。如果学生的压力过大,势必会给正处在“宅家”期和“焦虑”期的学生和家长带来过重的心理负担。
鉴于此,我撰文呼吁:网上教学,是一个新的尝试,是一个惠民举措,是一个大好事。切不可因为我们的“一不小心”,让好事变成坏事;切不可因为我们的“好心好意”,让“网上教学”变成”线下奔走”。前不久,我撰写的时评《“线下奔走”要不得》在《中国教师报》发表,也起到了及时和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
征文比赛,与抗疫呼应
“宅,好似一把刀,切断了人与外界的联系;但是,它切不断我们彼此之间的友爱!这个寒假,我回到了福建老家。可是,我敬爱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还身处湖北。因此,我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们,无时无刻不在遥望武汉、遥望湖北、遥望仙桃……”“宅家的日子,也是我们开展网上学习的日子,我每天都在为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折千纸鹤、折许愿星。”“我朝着充满阳光的阳台走去,似乎听到了春暖花开的声音。”这些,都是仙桃市大新路小学六(7)班学生宅家日记中的句子。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反映这个特殊时期孩子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他们对当前疫情的关注、对白衣战士的敬意、对武汉人民的祝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网上学习期间,我倡导孩子们写宅家日记,并开展了《2020年春节,我的宅家生活》寒假战“疫”主题征文。近段,我陆续将孩子们的作品通过自己的公众号推介;2月12日的楚天都市报以《荆楚好老师开展特别征文比赛》为题进行了报道;《中小学生报》也陆续推荐了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彰显了师生的家国情怀。
童画制作,与抗疫共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国人的心,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为了向参战的每一位抗疫英雄致敬,助力抗疫,大新路小学六年级号召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讴歌在疫情救治、防控第一线的英雄人物,致敬最美逆行者。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草拟一份征稿启事,发布到班级微信群。没想到,不到2天时间,就收到近40件漫画作品。
当晚,我利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首批刊发了六(7)同学们的优秀童画作品。在这些孩子的带动下,全年级学生纷纷响应。不久,第二批作品陆续发布。大新路小学微信公众平台也及时推介了孩子们的优秀童画作品,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当然,孩子们对疫情的认识并不全面,并不深刻,我们还可以通过讲一讲、议一议、写一写等形式,带领他们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学习钟南山等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学习白衣战士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在心灵深处与当前的抗“疫”共振。
知名教育家夏风老师说过,唯有孩子,能让我们更好地关联未来。当前,我们的老师尤其是我们的孩子正经历着、目睹着一场闻所未闻的战“疫”。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抗疫”这本凝聚着全民智慧、血汗乃至生命的活教材,让灾难真正成为孩子们通向幸福、通向未来的成功之道!
(作者系湖北省仙桃市大新路小学语文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