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红木盒里,一色的白瓷方碟,摆着卤鸡、卤肉、卤蛋、卤藕等9样精致小菜……1月15日中午,沔阳会馆,看到一桌返乡过年的客人,纷纷掏出手机拍摄九味卤菜桌盒时,杜俊峰露出微笑。这样的画面他已经见过太多次了。
这道九味卤菜桌盒,经杜俊峰的寻访、复原、推广,让全国各地餐饮同行惊艳,2015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名菜”称号。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张贤峰为之赞不绝口,“自带的仪式感太让人震撼”。楚菜领军人物卢永良先生更称,“蕴含地方传统文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菜’!”
今年42岁的杜俊峰,2012年创建沔阳会馆,希望打造地道的老沔阳风味餐饮品牌。他回想起儿时过年走亲戚,一进门桌上是京果、麻枣、麻叶子、翻饺子这些干茶,寒暄一会儿,卤菜桌盒就端出来了,“仙桃人称之为吃小酒”。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仙桃人过年再也不用桌盒了。
“这个传统如果不传承下去,就会断档、消失……”杜俊峰走南闯北,从来没有在外地城市见过卤菜桌盒,深知其对仙桃的分量。他决定在沔阳会馆推出这道特色菜,可为难的是,当时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桌盒。
渔泛峰、沙湖、麻港……杜俊峰跑遍了仙桃及周边县市的古村落、老街巷,最终在洪湖瞿家湾看到一个桌盒。他拍下图片,请襄河边的老木匠师傅仿样子做出了第一批产品,很快用于招待客人。
杜俊峰还记得,2012年初夏,从台湾归来的沔阳同乡会一行人,看到九味卤菜春盒,顿时热泪盈眶。少小离家老大回,年近九旬的唐祝三老人拉着他的手说,“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原木的材质天生给人亲近感,传统的器物更是自带仪式感,九味春盒一炮而红,迅速从沔阳会馆流行开来。眼下,仙桃已有楚苑楼、吴刚酒楼、农家小院等20多家餐厅推出卤菜桌盒。
“桌盒也叫春盒。真没想到,以前只有过年才吃,现在餐馆里一年四季都有啦!”家住麻港老街的雷伏舫老人今年80岁,他留存着30多年前自己手工制作的2套桌盒,曾给到访的杜俊峰讲述过以前的桌盒样式、席面摆法。
雷家世代木匠。雷伏舫老人虽然有好手艺,但桌盒耗工,做一个得七八天。“早些年,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建新房、娶媳妇,都时兴置一套。”老人颇有些担忧,“如今估计没几个师傅会这门手艺了。”
然而,彭场镇时新家具厂的80后老板陈超雄,已经打算把桌盒、干茶盒、茶盘子等仙桃传统家具小件做得更精致,“拿到网上去卖,一定会受欢迎”。
自从4年前,陈超雄为沔阳会馆等餐厅定做桌盒,时新家具厂已经陆续卖出300多件桌盒,还往韩国、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发过货。这几天,他又接到了订单,正在工厂里指挥师傅们赶制一批桌盒。
“卤菜一切,桌盒一摆,小酒一倒,又快速又有礼数。这绝不仅仅是一道菜,更体现了我们的待客之道——热情,机灵,周到!”在杜俊峰心里,九味卤菜桌盒是仙桃人文气质的绝佳代表。
为了加强文化保护,沔阳会馆已经将“九味桌盒”“春盒”注册成商标。目前,仙桃市烹饪协会把干茶、卤味桌盒、蒸菜十大碗命名为“沔阳三道茶”,并计划将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宴席,申报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 尹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