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荆楚仙桃 >> 首页 >> 仙桃要闻 >> 查看内容

一座闸一辈子——两名60后闸管员的“对话”

来源:仙桃日报 时间:2019-11-14 09:50

    守闸看似枯燥乏味,实则责任比天大。只要上级信任我、需要我,我会坚守一辈子。      ——熊孝边
    水情就是命令,坚守就是使命。扎根基层,以闸为家,我要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      ——杨云兵
    11月12日,毛嘴镇深江村。深江闸闸门微启,浩浩汉江水夹着浪花,打着滚儿奔向南干渠。
    深江闸是南干渠渠首分水闸、仙桃水系的“南大门”,承担着下游53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
    每天,闸管员杨云兵都要走进闸室,检查、保养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定时上报水位。
    从20岁的毛头小子到半百中年,从一个人到一个家,杨云兵在闸上一蹲就是36年。
    “苦累都不算什么,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望着眼前这片流淌的河水,杨云兵陷入了沉思。
    同样也是20岁。离闸70多公里的城区刘潭闸,闸管员熊孝边选择的是另一种人生——参军。
    14年军旅生涯,做过雷达兵,跑过后勤,30岁荣立三等功。1996年退役,分配到水利系统,这一干也是23年。
    起点、经历都不同的两个60后,人生轨迹开始有了交叉和重叠。
    基层涵闸大多设在偏远村落,方圆几里看不到人。相比更多扎根基层的“杨云兵们”,熊孝边觉得自己太幸福。
    刘潭闸是城区“咽喉”,要时刻保障仙下河生态景观用水,故而启闭频繁。
    “上面一声令下,除夕年饭也得放下杯筷。”在熊孝边看来,执行命令就是军人的天职,不论在部队亦或是地方,只要上面信任,就会义无反顾。
    “只有政治上信得过、工作上敢担当的干部,才有资格守闸。”市河道管理局总支委员赵中祥说,当时局里定了2个人选,最终忠厚本分、尽职尽责的熊孝边被组织挑中。
    秋冬是枯水期,闸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巡闸、报水位、做好闸周边清洁卫生。“虽然工作很单调,却不能有丝毫闪失!”杨云兵说,守闸员岗位虽小,责任却很大,稍有差池,就会影响上级部门决策调度。
    汛期是闸管员最忙碌的时候。除了时刻观察内河水位变化,还要巡堤、查险、清理闸周障碍物。
    2016年夏天的那场“98+”洪涝,成了闸管员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入梅后的连续6轮强降雨袭击仙桃,时降雨量、日降雨量、周降雨量、期降雨量和内河水位不断刷新历史,超过历史极值。
    秀美水乡,葱郁大地,平地起水,一片汪洋,大堤民垸,四处告急。
    “一个小时一次调度,根本不能睡。”熊孝边妻儿都不在身边,饿了他就泡碗面凑合,困了就在启闭机房支张床,打个盹。好几次,因雨湿路滑,跌倒在闸室陡峭的楼梯上,腿上的淤青好长时间才散。
    除了酷热难耐的“桑拿”“烧烤”天气外,更有“见肉插针”的蚊子令人烦躁不堪。
    杨云兵说,那段时间,多亏有妻子朱娇枝的陪伴。
    彼时,深江闸水位高达32.1米。为及时掌握水情,保堤身安全,夫妻俩索性在闸边空地上“安营扎寨”。
    “她一到点就喊我起来报水位,比闹钟还准。”两人足足守了一个月才撤离。
    汛期一过,闸管员又要协助做好受损设施检修、更换等工作。几十个春去秋来,他们用青春守护江河安澜、稻菽飘香,保障人水和谐、五谷丰收,也用坚守见证着仙桃水利从弱变强。
    手摇开关闸门的日子,仿佛在昨日。“两个人摇50圈,才升上去1公分。”熊孝边说,现在电机一开,升30多公分也只是分分钟的事。
    杨云兵回忆,过去,电话报水位要辗转2次才能连通市防办。现在,一部手机全搞定。
    双手是解放了,责任却丝毫不能放松。他们说,只要上级需要,就会守一辈子。
    以闸为家,与水为伴,闸管员的故事还在继续……(记者 邓一凡 通讯员 王卫华)(原标题:一座闸一辈子——两名60后闸管员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