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难题。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市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管好用活农村集体“三资”,从源头堵住了农村基层腐败行为的发生。
自2010年实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全覆盖以来,我市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强化工作力度,提升队伍素质,实行超前指导,目前,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各项工作成效明显。1月4日,农业部将我市认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理顺体制,提高“三资”管理队伍素质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2004年,我市将经管队伍统一并入财政系统,以健全机构、充实人员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三资”管理队伍素质;以加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为抓手,进一步严肃三资管理纪律。
招聘新人,开展培训,组织考核,我市始终坚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队伍业务能力建设。
2013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清理审计,严肃查处典型案件,严守“三资”管理政策防线。通过村级自查和镇、市两级重点抽查,全市共发现问题数5140个,涉及金额5149万元,各地纪检部门已查处54件“三资”管理违规违纪案件,退赔39万元,处理92人次。
“加强巡查队伍建设,实行农村‘三资’巡查常态化,农村‘三资’管理监管机制才能得到进一步健全。”市经管局机关负责人说。落实机制,“三资”管理工作制度化
近年来,市财政局、市经管局和各镇办相继出台非生产性费用控管办法、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细则,全市上下一脉相承,将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以贯彻落实规章制度为抓手,我市进一步强化“三资”管理制度化工作。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全市实行统一收款收据,统一对口建账原则,统一落实按月结账、按季做账制度;统一入账单据审核把关标准;统一推行定期的财务公开;统一档案管理。坚持“六个统一”,以强化日常监督与管理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
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产权交易平台、农经管理信息平台等三大平台建设,将村级账务处理、村级资产资源管理、村级招投标活动等一并纳入网络管理范畴,不断实行网络版优化升级。坚持狠抓市、镇上下联动和实时跟踪管理,不断提高“三资”管理信息化水平,以期最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实时化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网络体系,实现国家农经管理信息化“五统一”(中央、省、市或县、镇、村)的要求。以积极开展平台建设为抓手,“三资”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优化。产权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生产力
着重强调民主程序履行到位,招投标制度程序落实到位,严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我市大力推进农村产权集体资产资源产权交易及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工作。以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抓手,我市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生产力发展状大。
公开竞价制度的落实,改变了过去低价发包、年限过长、暗箱操作等现象,维护了村集体利益。2010年以来,我市开展公开招投标项目4809宗,标的金额达到1.9亿元。在大力推进“三村”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进程中,全市完成张沟镇团结村等6个村的产权制度改革。
“通过产权制度创新试点,集体资产产权更明晰,资产运作更规范,农民利益得到了保证,为我市理顺农村生产关系积累了经验。”市经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张曼通讯员杨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