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仲夏时节的张沟镇三同村,犹如一幅恬静怡人的水乡田园画。这个位于仙洪线上的村庄,借着扫黑除恶的东风,扫出了一片清朗天地。
“混混”被捉,村庄变安宁了
三同村曾经有几位“混混”,惹出不小的动静,闹得村民们心里格外不踏实。
张沟派出所所长罗斌介绍,为首的张某华,家住三同村六组,年纪不轻,正事不干,以赌博为业,来往多为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2017年3月,张某华与上门讨赌债的人发生争执,立即喊来一帮小兄弟,带着砍刀、木棍追赶对方,砸坏一车,打伤一人。 随后,张某华与同案3人被列为网上逃犯。
“以‘零容忍’标准,让老百姓满意,坚决扫除黑恶势力!”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后,三同村成为张沟镇政府的挂牌工作村。
“黑恶不除,誓不收兵!”张沟派出所全警出动,展开抓捕工作,张某华、李某、曾某迫于压力相继投案。今年2月,同村参与追赶打砸的张甲也到案。
与张某华同组的95后张乙,因抢劫、盗窃入狱,刑满释放不久,又伙同他人将张沟集镇居民王某家中砸得稀巴烂。今年3月,张乙因此再次获刑二年一个月。
该捉的捉了,该关的关了,三同村村民拍手称快,“再也不怕有人惹是生非了!”
集中清欠,集体口袋变“鼓”了
在张沟镇,三同村是个大村,13个村民小组,2452人,6630亩土地。
由于有120多户村民常年外出务工,村里早年将抛荒的1400亩农田进行了集中流转,连同村集体的180亩土地,优先承包给了本村村民。
可是,有的村民占着地却不肯交承包费。数年累积下来,欠款最多的一户达到了5.7万元。
土地确权后,逢年过节找村干部“扯皮”的村民络绎不绝,吵着“要么给钱,要么给田”。与此同时,村里苦于“囊中羞涩”,想办的事也办不了。
一样的问题,不少村都存在。张沟镇政府决定,以三同村作为试点,借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东风,实施集中清欠土地承包费行动,把基层组织建设的“灰尘”也扫一扫。
去年10月,三同村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成立了一个财务清理小组,对全村土地的发包外租情况和500多户人家的历欠账目进行“盘点”。
根据清理结果,村里列出了一张催缴“通告”,在各个村民小组实名张榜公布,要求欠款人员限期交齐承包费。对于仍然拒不交款、强占土地者,当作黑恶线索移交扫黑办。
借此一举,三同村清欠62万元,同时按照“三资”管理办法规范了全部49份承包合同。
收回欠款,村里第一时间足额发放了40多万元的土地租金。村民张伟收到2700元的转账,连呼“意外惊喜”。结余部分也大大充实了村集体的口袋。
兴办实事,人心变齐了
三同村有3700亩的养殖水面,尤其是养鳝鱼,对水、电、路的要求比较高。
村集体有了钱,办事就有了底气。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疏挖了3000米长的沟渠,并聘请6名管护人员确保畅通;保养维修了5座提排闸;积极推进四组的电改;一组、四组、五组的生产路铺上了碎石。
此外,村里对北干渠等主沟、主路全幅绿化,植树造林1.4万棵。
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村风民风的好转。会计林传明当了8年村干部,他笑着说,“像过去那样和村委会‘赖皮’的人没有了,如今不管开展什么工作,感觉都特别顺当。”
钱花了多少?用到了哪里?三同村党支部也一一张榜“晒”出来。
说话能算数,办事讲规矩。眼下,三同村党支部的威信与日俱增,5名村干部干事创业劲头十足。
上月,一场大暴雨来袭。5名村干部不眠不休,忙着排涝,把村民的农田损失降到了最低。
针对仍然存在的村级基础设施“短板”,三同村党支部已经列出了工作计划。村支书张峰介绍,村里正在争取资金,力争实现产业路改造全覆盖。
这个精神焕发的村庄,正在夏日里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记者 尹立群)原标题:三同村“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