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两千亩土地,需要多少人耕种?
按照传统农业分散经营的方式,通常需要全村数百个农户共同参与。如今,在仙桃的一些村庄,这个数字缩减为 1人至 3人。
随数字改变的,还有“农民”的形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有的西装革履,既可蹲在田间地头,也开得了公司,当得了老板;有的掌握高科技,做创客,搞研发;有的玩转互联网,懂得产业运营和市场销售……
目前,仙桃市拥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937个、新型职业农民2069人。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挥洒智慧与汗水,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胡家名:带出一群农业“创客”
“四尧,贝贝南瓜长势怎么样?”4月15日下午,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湖北简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家名拨出一通关切的电话。
43岁的胡家名,是当地种植西兰花“名人”。12年前,他带着大棚种植技术返乡创业,从10多亩的西甜瓜起步,到大规模种植富硒西兰花,先后建成万吨冷库、现代化育苗工厂、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每年生产、加工、储藏、转运农产品4万吨,“简优农品”叫响全国市场。
摊子大了,胡家名很清醒:单打独斗,市场难守。他向市科技局申办“简优农创星创天地”,推行“1+N+1”模式,即简优公司+合作社或家庭农场+1个蔬菜单品,“我想带动更多热爱农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
90后的赵四尧正是其中之一。他大学毕业后曾到简优工作,2017年创办沔香蔬菜种植合作社。在胡家名的扶持下,赵四尧将自己种植的贝贝南瓜打造成“网红瓜”。
短短几年,“简优农创星创天地”带出一群农业“创客”,既有种植大户,还有10多家新型农业市场经营主体,涵盖农机、农资、植保、物流、种苗、普惠金融等产业。
陈场镇西南供销合作社的朱心燕,主营化肥、农药等农资,销售额10年翻了5倍,2018年达到3000万元,其中60%来自简优基地。农田乐合作社的金彩同“活儿忙不完”,11台农机在简优万亩基地上深松、旋耕。他们坦言,跟着胡家名当“创客”,生意越做越顺畅。
目前,简优以九合垸原种场为中心,发展标准化果蔬种植基地2万多亩,辐射面积10万余亩。
王鹏:让农产品“远走高飞”
4月15日,通海口镇共和村村部旁,仙桃康鼎生态农业公司一片繁忙,10多名工人照着订单将鲜鸡蛋装箱、打包。一辆韵达快递的货车停在仓库外,等候装车。宽敞的仓库里,大量快递摆放整齐。“每天平均发1000多件鲜鸡蛋,100多件皮蛋和咸蛋。”负责人王鹏介绍,经一年多运营,公司在天猫网店订单暴增,在生鲜鸡蛋类别销量排名第一,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
戴副眼镜、语速平缓,39岁的王鹏显得儒雅、稳重。这位土生土长的共和村人,是村里有名的“能人”。2001年,他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独自前往深圳、西安闯荡,从事过商贸、物流。
事业有成的王鹏,始终关注家乡的发展,时常怀念家乡的“味道”。2017年,当家乡向王鹏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回乡带领乡亲们致富时,他一口应承。
当年4月,王鹏投资1000多万元,回村创办康鼎生态农业公司,利用自己擅长的物流、电商经验,在村里建起电商平台,销售土鸡蛋、皮蛋、咸蛋以及新鲜时令蔬菜等特色农产品。2018年“双十一”,仅在天猫上“群农百家旗舰店”,24小时内销售6703单,总额24.8万元。今年春节,本地红菜薹、藜蒿等蔬菜俏销,王鹏和乡亲们又赚一笔。
公司还有200亩种植基地,冬桃和红梨长势良好。“明年挂果,错季成熟,特色取胜。”王鹏说。
许家父子:促仙桃成“桃乡”
沿毛通公路进入剅河镇新场村,两侧桃树成片成林。一块已平整好的土地上,十几个工人拿着铁锹,挖洞、栽树。“这是桃博园,我们负责栽200多个品种的桃树。”许泽坦驾驶着三轮车赶到,衣裤上还沾着泥。
这么多桃树品种从何而来?“小瞧我们了吧!我们桃树研究所培育了400多种桃树,建立了品种库呢!”在许泽坦看来,这是小菜一碟。
31岁的许泽坦,是“桃树大王”许先平的儿子。早在1987年,许先平尝试种桃,经过多年潜心钻研,成功培育出适合江汉平原种植的新品种“仙桃一号”。“仙桃一号”甜如蜜,含糖量是同期熟桃中最高的,通过省农科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的技术鉴定。
许先平被封为“桃树大王”“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成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农业专家。
许泽坦在大学期间,专攻园艺专业,毕业后回家,跟着父亲种桃,直播卖桃。
如今,剅河镇的桃农越来越多。对于乡亲们,父子俩毫无保留,没钱买苗就赊账,没有技术就全程指导,不懂市场就包销售。
借助许家父子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剅河镇提出打造“桃花小镇”。“咱们爷俩还要加把劲,让仙桃真正成为‘桃乡’!”许先平笑着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仙桃日报记者 尹立群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