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她为爱情走进他的家庭;7年来,她悉心照顾重病的婆婆,相夫教女,谱写了一曲人间真爱华章。
今年30岁的彭年,是仙桃沙嘴办事处十一墩社区5组居民。每天天蒙蒙亮时,彭年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唤醒7岁的女儿,送她上学;回家做饭,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洗漱、过早;然后做家务、去菜市场……7年来,彭年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辛劳。
公公前几年去世。婆婆是一名环卫工,靠着微薄的收入补贴着家用。一次出门清扫,婆婆不幸遇上车祸导致大腿骨折。
在婆婆住院的2个多月时间里,彭年每天除了上下班,还要给婆婆喂水喂饭、换洗衣物、按摩身体,避免肌肉萎缩,帮助婆婆早日康复。
婆婆逢人便夸:“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彭年待我比亲闺女还亲。”由于老年人骨骼恢复慢,婆婆出院后,腿脚行动不方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彭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时提醒婆婆加衣服、吃药,带婆婆去医院复诊,比平时照顾起来更加小心谨慎。
2012年,23岁的彭年嫁给了社区居民昌文军。“我觉得他踏实、善良、心眼好。”彭年笑着说,俩人在生活中相知相爱。
由于公公突然去世,给丈夫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患上了精神疾病,时而清醒时而糊涂,需要休养,家庭重担自然落在了彭年的肩上。
彭年一不叫苦,二不埋怨,勤俭持家,身上穿的几件衣服还是结婚时买的。不久前,丈夫昌文军心里过意不去,偷偷给她买了一件新衣服。
“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穿上新衣服,彭年又好气又好笑,不停埋怨丈夫乱花钱。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彭年还在家附近服装厂做工贴补家用。一家人在彭年的操持下,平淡而幸福。
代代孝,辈辈传。彭年一言一行也让7岁的女儿充满了孝心、爱心,女儿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在家里,每当爸爸发病时,她端茶递药,照顾左右;在外面,每次遇到乞讨的残疾人,都会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送给他们。
社区工作人员说她难能可贵,邻里夸她是个好儿媳,彭年总是红着脸说:“照顾父母、子女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自己也有老去的那一天。”(记者 刘贤双 特约通讯员 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