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荆楚仙桃 >> 首页 >> 仙桃要闻 >> 查看内容

仙桃姑娘昌雅妮书写仙桃体育新传奇

来源:仙桃日报 时间:2018-10-20 11:30

        
    ▲ 图为昌雅妮(右)世锦赛上与队友施廷懋在女子双人三米板跳水决赛中一路领先,最终以333.30分强势夺冠
 
       ▲ 图为昌雅妮(右)与队友在天津全运会跳水女子双人三米板上夺冠
   
  “异国他乡,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自己女儿走向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为家乡争光,我特别激动,特别自豪”。
  回想起一个多月前在雅加达亚运会跳水比赛现场,亲眼见证女儿昌雅妮夺冠那一幕,昌先圣仍难掩激动之情。
  作为国家队重点培养的跳水新苗,2017年以来,昌雅妮先后获得跳水世锦赛冠军、全运会跳水冠军、跳水世界杯冠军以及亚运会跳水冠军,书写了仙桃体育新的传奇,诠释了“开放开明、尚德尚进”的仙桃城市精神,为仙桃市体育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星闪耀,成为活力仙桃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小机灵”跳进国家队

  昌雅妮是土生土长的仙桃人,从小在十一墩社区长大。“从小就活泼、好动,走路都是连蹦带跳的。”昌先圣说,因离家近,就把她送到李小双体操学校上幼儿园。
  当时的昌雅妮偏瘦,好动,也有些调皮,但是却非常机灵,是人见人爱的“小机灵”。“天天跟着大孩子后面跑、玩、翻跟头,有时候经过我时,会轻轻拍一下我的背,然后笑着跑开。”刘芬说。
  天天跟着大孩子摸爬打滚,昌雅妮对体操训练兴趣日益浓厚。但在训练中,刘芬发现她的体型更适合跳水。“四肢修长、身材比例好,膝盖至脚尖无缝隙,协调能力强,是跳水的好苗子”。于是,她便和昌先圣商量,让孩子练习跳水。
  倒立、弹跳、翻跟头,蛙跳……在随后的训练中,刘芬重点培养昌雅妮跳水陆上基本功,有意识地锻炼她的腰腹力量。“在训练中,昌雅妮表现出良好的状态和天赋。”刘芬说,看着昌雅妮一天天成长,自己很欣慰。
  2008年6月底,6岁的昌雅妮迎来难得的机遇。湖北省业余体校跳水教练欧爱江来到李小双体操学校,挑选跳水苗子。当时,刘芬极力推荐她的得意弟子昌雅妮。
  在经过试训后,昌雅妮成功进入业余体校,进行系统训练。很快,她就崭露头角,顺利进入省跳水学校,开始专业训练,并夺得了全国青少年跳水锦标赛十米跳台冠军。
  此后,昌雅妮顺风顺水,在10岁时,成功入选湖北跳水队,成为年龄最小的省队队员。2014年底,因荣获多项全国跳水冠军成绩突出,展现出较高天赋,她入选国家跳水队。

  跻身国家队锋芒初露

  初进国家队,昌雅妮接受系统专业,主攻自己擅长的十米跳台,在男女混合十米台项目上表现出色。
  她与搭档台晓虎,在2016年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加拿大站和俄罗斯站的男女混合双人十米台项目中夺得冠军。在2017年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第一站和第二站的比赛中,她搭档任茜在女子双人十米台项目上,连续摘得金牌。
  2017年起,昌雅妮接受国家队安排,放弃自己所擅长的十米跳台,转攻三米板,并与国家跳水队“一姐”、奥运冠军施廷懋组成新的组合。在主教练以及师姐施廷懋的帮助鼓励下,昌雅妮进步迅速,发挥稳定,她们这对组合也“称霸”女子跳水双人三米板项目。
  2017年7月17日,在国际泳联世锦赛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决赛,昌雅妮/施廷懋以总成绩333.30分夺得冠军;2017年8月23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她们以351.30分获得冠军;2018年3月15日,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日本富士站女子双人3米跳板决赛,她们以319.80分夺得冠军;2018年6月10日,在武汉举行的跳水世界杯女子双人3米跳板决赛,她们以明显优势夺冠 。
  多场重量级比赛,奠定了昌雅妮/施廷懋组合的绝对主力位置,展现了良好的竞技状态,顺利拿到亚运会“入场券”,8月6日,昌雅妮入选第十八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
  今年8月29日,雅加达亚运会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昌雅妮与施廷懋这对组合,不负众望,以总成绩335.70分夺得冠军,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目前,昌雅妮已拿到跳水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金牌,离“大满贯”就差一枚奥运金牌。
  “希望她继续刻苦训练,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不受伤,争取参加2020东京奥运会,为祖国、为家乡争光。”昌先圣对女儿充满期盼。

  荣誉背后的艰辛和汗水

  起跳、腾空、转体、入水……对于一名跳水运动员来说,人前的刹那精彩,背后付出的是非同寻常的艰辛。
  昌雅妮从小训练的是十米跳台。十米跳台,如同三层楼房一样高,一般人站上去,腿会发抖,更不谈往下跳。而不到十岁的昌雅妮,一天要在十米台上跳无数次。“她很勇敢,很坚决,很能吃苦”。刘芬说,在省队,教练员和队友对她的评价挺高。
  “从小就要强,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女儿的性格,昌先圣一清二楚。他说,在水面倒立、跳台等训练特别辛苦,有时人都练虚脱,但是她却咬牙坚持,从不说一声苦。
  运动员训练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17年,昌雅妮由十米跳台转为三米板,并搭档“一姐“施廷懋,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跟不上施廷懋,则可能面临淘汰。
  十米台为固定台,而三米板为弹力板,对运动员的弹跳力、爆发力以及协调性要求更高。“相当于重新开始,只有加强训练才能行”。要强的昌雅妮,在每天的正常训练后,主动加练2小时,每天晚上,空荡荡的训练场,只有她一遍又一遍跳下去的孤独身影。“每天晚上9点以后才能联系到她,有时她累得不想说话。”昌先圣有些心疼地说。
  伤病,是一名运动员怎么也绕不过去的话题。“其实,亚运会,她就是带伤上阵的”。昌先圣说,在2013年的一次训练中,昌雅妮因不慎导致严重的肩袖撕裂,疼得不能动弹。昌先圣赶紧将她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疗,在家休养几个月后有所好转,但一直留有后遗症。因长期训练过度,昌雅妮还有腰伤。
  “每一块奖牌,都是妮妮用汗水拼来的,都非常宝贵。”昌先圣小心翼翼整理着金灿灿的奖牌,心里却牵挂着远方正在集训的女儿。(记者 李辉)原标题:书写仙桃体育新传奇——记我市跳水运动员昌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