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荆楚仙桃 >> 首页 >> 仙桃要闻 >> 查看内容

追逐花期的“旅行家”

来源:仙桃日报 时间:2017-9-19 11:13

    河南油菜花、河北槐花、延安荞麦、十堰五倍子……烟花三月出发,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只为寻找更好的蜜源。 
    在仙桃农村,有这样一位追逐花期的“旅行家”,一辈子做着“最甜蜜的事业”。他是仙桃6市胡场镇明三村村民郑开黄。 
    9月16日,记者走进蜂场,体验一把蜂农的生活。 
    郑家祖辈三代养蜂。郑开黄17岁继承父业,也许是这样的缘故,54岁的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沧桑。 
    老郑的蜂场位于河口村一口鱼池旁边。树荫下,几十口蜂箱一字排开,很是壮观。 
    老远就看见成群的蜜蜂飞舞,我下意识往后退。“蜜蜂断蜜时才蛰人,现在有糖吃,不怕。”老郑递来一顶蜂帽。可是,裸露手臂的我,内心依然恐惧,只想逃离。 
    随行的同事,因洗头的缘故,不时有蜜蜂往头上钻,急得他乱拍一通。 
    “追逐香气是它们的本性,所以进蜂场,身上不能带香,以免被蛰。”郑开黄说,他养蜂30多年,也很难避免被蛰,一天被蜇十多处是常事。 
    全副武装的老郑,熟练地打开蜂箱,取出了一个密密麻麻挂满蜜蜂的巢框。在他的鼓励下,我双手接过巢框,瞬间体验到了养蜂人的幸福感。 
    秋冬季是断蜜期,我们无缘体验刮浆。在此时期,老郑每天要投食白糖和花粉,为蜜蜂们“补胃”。这些“吃货们”每天要消耗二三十公斤白糖,一直持续到春节,开支不小。 
    每年春节后,郑开黄就踏上前往郑州的旅途。带上蜂箱,租一辆车,雇一名帮手,辗转大半个中国,一路追花夺蜜。 
    “采集到的当令蜜,就往家里寄。”老郑说,以前邮寄东西要跑老远,现在快递真方便,只需一个电话,人在天涯,蜜回家。 
    在郑开黄家,盛蜜的坛坛罐罐整齐摆放,并标识着产地。过去,“郑记蜂蜜”都是自产自销,销量不稳定,如今借助微店、淘宝,产品销往北京、广东、新疆、西藏等地,每年销量在5吨左右。 
    网络销售也会遭遇烦恼,总有个别买家怀疑他的蜂蜜造假,让他哭笑不得。“家里最多的东西就是蜂蜜,哪还需要造假?”郑开黄说,他们养蜂人只知道蜂蜜有质量的好坏,从来不知道蜂蜜里能掺什么假东西进去。 
    随着年纪增大,郑开黄逐渐缩短在外漂泊的日子:“儿子在部队,女儿出嫁了,都不需要我负担,就不用四处奔波劳累了。” 
    这本该是喜事,可他难免有失落的时候,因为家传的养蜂手艺,恐怕是无人接手了。 (记者邓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