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荆楚仙桃 >> 首页 >> 仙桃要闻 >> 查看内容

仙桃农业“精准制导”兴业富民

来源:仙桃日报 时间:2017-9-12 18:26

    本网讯 对程远闰来说,9月11日,又是开心的一天。4000斤黄豆卖了1.1万多元。他哈哈一笑,感激的话脱口而出:“富硒豆成了金豆。我又沾了友发的光。” 
    程远闰是仙桃市郑场镇连渔村农民。年初,他与友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签下订单,种了13亩富硒黄豆,单价比去年高出一角五分。 
    友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与湖北硒莱福食品公司是姊妹花、并蒂莲。“硒莱福”豆豉叫响全国,供不应求。 
    受益的远不止程远闰。年初,友发和硒莱福与郑场镇10个村6000多农户签下订单,并为农户提供良种、技术等一条龙服务。富硒黄豆平均亩产300斤,比去年增产50斤。 
    这是我市精准制导,发展优势农业的“精装版”。我市540平方公里土壤富含硒元素,全国罕见。全市上下充分挖掘富硒土壤资源优势,稳步实施百万亩富硒产业开发工程:着力兴建40万亩富硒稻、30万亩富硒油、20万亩富硒菜、10万亩富硒果。成功申报“仙桃富硒大米”“仙桃富硒黄鳝”国家地理商标。相继推出了“硒莱福”富硒豆豉、“福益乐”菜籽硒油、“蒿草湖”富硒鸡蛋等系列富硒品牌。引进世界五百强中粮集团与农民合作开发富硒水稻。“福临门”富硒米连续3年获评“中国名优硒产品”,每公斤卖30元还供不应求。农民种植富硒水稻每亩收入4000元,是传统水稻的2倍。农业增收“硒”望无限。 
    仙桃因水而生,顺势而荣。面对常规水产品增产不增效、丰收不增收的窘境,我市深度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全面复制名特品种和高效模式,推动特色水产规模扩张、量价齐增。目前,全市名特水产养殖比重成功突破80%。网箱养鳝达到12万亩、河蟹养殖10万亩、鮰鱼养殖4万亩、黄颡鱼养殖2万亩、鱼鳖套养8万亩、稻田综合种养12万亩。水产养殖“红砖”变“金砖”,一年四季都有“戏”。光是西流河洪渊泽水产专业合作社,就攻克了鳝鱼种苗繁育这一世界性难题,每亩为鳝农节约养殖成本近万元。黄鳝种苗从“求天下”转向“供天下”。“中国黄鳝之都”加码又加力。 
    “农业发展不仅要‘有绿’,更要注重‘产绿’。”我市围绕全域绿色种养,毅然告别大水大肥大药。相继推广“畜-沼-菜”“畜-沼-渔”等生态种养模式20万亩。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基本思路,每年投入2000万元改建畜禽养殖小区,实现畜禽粪污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以非隆、维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龙头,推广黑水虻养殖技术,开创了“前店后厂”、就地转化粪污的新格局,带动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0%。 
    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还田腐熟技术更为我市绿色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市先后实施秸秆还田15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累累硕果,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01个、绿色食品9个,名列全省前茅。(记者陈国力)原标题:富硒唱大戏绿色出佳作 仙桃农业“精准制导”兴业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