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房子,屋前绿树遮阴,屋后绿波荡漾,走进仙桃市杨林尾镇兴隆村,俨然一幅梦里水乡画卷。
兴隆村的兴隆,离不开村支书谢长清的带头引领。谢长清,3届仙桃市人大代表,26年村支书,从高中毕业便深扎农村,是兴隆村人眼里最靠得住的人。
2002年,谢长清被推选为杨峰区人大代表,之后,他连任三届,被评选为全省、全市的劳动模范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
“选民选了我,我就要把这份职责履行好。”当上人大代表后,谢长清便深感知识不足,于是在工作之余主动加强学习,研读相关法律知识,了解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低保、五保、惠农、扶贫等政策知识,不断搜集资料、整理笔记,并利用参加全省全市各种会议的机会,见缝插针向专业人士请教,不断充电加油:“只有多学习才能心中有底气,这样大家有困难来问我时,我也能帮上忙。”
学得多、见得多,谢长清俨然成了村民们的智囊库,大家拿不准的事情来找他商量,摸不清的政策来找他咨询,家里出了矛盾纠纷也找他调解。
去年,杨峰村村民因一块地闹得不可开交。这块地本来是六七十年代被棉花采购站征用的,现在被一家无纺布厂选中。因时隔多年,村民对土地属权存在疑虑,觉得“这是大家的土地,凭什么被别人占去?”于是,有的村民撬损工地,有的阻拦货车进出,施工很不顺。
了解情况后,谢长清调查梳理事情来龙去脉,为村民分析问题,劝告大家“扯皮解决不了问题,要走法律程序”。在他的调解下,土地权属很快明晰,村民也心服口服,工厂得以施工顺利,老板更是感激不尽:“要不是谢书记调解,我们真不知道几时才能开工。”
“窝在家里没有长进,要多看看别人怎么做。”不止自己学,谢长清还带动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学。多年来,他把村民们“赶”出去,近学先锋、挖沟、刘口,远学彭墩、云县、官桥,实地看样板,现场学模式,开阔视野,解放思路,让村民眼馋心馋,为发展鼓劲加油。
今年,东方日升光伏项目落地兴隆村,需要流转1200亩土地。土地流转、搬迁是个大问题,对方给出了三个月时间,却做好了半年动工的打算,但兴隆村却硬是一个月内完成任务,让200多个农户如期流转土地,创造了让公司负责人赞叹不已的兴隆村速度:“公司旗下这么多项目,没有哪一个项目落地有你们这样的效率。”
兴隆村新速度的背后,是谢长清没日没夜连轴转做工作。村民担心老板不靠谱,谢长清摆事实:项目投了3个多亿,这么多钱怎么会随便打水漂?村民怕工程没前景,谢长清摊规划:工程一来,先打基础,到时候村里的路通了、灯亮了,机器设备摆在这里,村里不亏。村民顾虑没田种,没法讨生活,谢长清做给大家看:帮助调田块,流转土地赚租金,组建劳务服务队,开展村民培训,帮助村民调整角色,适应由农民向工人的职业转变。
摸清症结,对症下药,谢长清和村委班子做通做顺村民思想工作,提前完成任务,项目也得以快速上马。“这是个好项目,快上马就能尽快受益,我作为人大代表,有这个责任为大家讲清楚。”
“提案要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对的起选民信任。”这些年,谢长清关注公众话题,广泛搜集民意,走村串户了解百姓群众诉求,搜集反映群众反应强烈的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等问题,全力为民代言。
“人大代表要为人民。”当选人大代表多年,这是谢长清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最初的诺言,平时工作干在前,困难时候站在前,危急关头冲在前。
去年,我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谢长清召集村民,组建抢险队,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防汛期间,天降大雨,水位上涨,急需打坝围坎,往往只要一个电话,谢长清便带着40多位村民十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冒大雨、挥热汗抢点工作,一战便是好几小时。好几次,他们刚歇口气,指挥部又传来其他河段需巡逻加固的消息,他们又转战大坝,奋斗到晚上十一二点,直到解除警报,才得以坐下来吃口饭。
谢长清把村民凝成了一股绳,不断探索富民强村之路。这些年,兴隆村引导农户种植果蔬、甘蔗,增加农民收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青岛农业企业,兴办无纺布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集体收入;整治村容村貌,实现组组通公路,连接供水管网,改造农村厕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响应村民呼声,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樊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