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好!”“师傅们已经过去了,您放心!”“马上恢复送电,请您谅解!”
7月27日零点,记者来到国网市供电公司干河供电所。值班室里,一片繁忙。
65岁的张兵喜一手接听电话,一手“奋笔疾书”,随后单手将报修单撕下,传给一旁的总调度黄爱军。
“从晚上7点到现在,已经接了不少于200个电话了。”趁着“没人打扰”的间隙,张兵喜介绍,原本可持续一天的电池,却不得不边充电边接听。一句话未完,抢修电话再次响起,张爹的爱人端来一碗提神茶:“免得老头子打瞌睡,误了市民的事。”
黄爱军昨晚刚值完调度班,得知今天形势不容乐观,值调度班的“战友”不得不出去抢修时,他主动请缨,重新回到值班室,一心扑在夜间调度的工作上。“不能苦了前方的兄弟。”他说。
紧邻值班室的,是一间抢修休息室。推开休息室房门,里面却空无一人。
将时钟拨回到2小时前,干河供电所大院内,5辆“小黄车”排列整齐,25名抢修工人整装待发。抢修班副班长罗云将领取的红色报修单一一分配至小班长手中。
“安全第一!”“再辛苦一下!”“注意效率!”干河供电所所长刘勇一一嘱咐即将出征的“电力战士”。
“人手远远不够。”刘勇解释,目前供电所的应急能力是5个班组,但干河辖区内,却远不止5个故障点。
持续高温,5个班组24小时待命。
减少停电时间,减少故障发生,成为抢修工人奉行的“信条”。
与他们一同出征的,还有该所的安监员陈东海。陈东海今年59岁,即将退休的他依然日夜兼程,同抢修工一起奔赴一线。
“再紧急的事,安全也必须摆在第一位!”他说,在市供电部门,像他这个年龄仍奋战在一线的电力工人还有很多,越高温,越“烤”验,抢修面前,没有年龄界限。
晚上8时许,记者与抢修工人一同来到大洪十组。由于负荷过大,小区变压器低压刀镕被烧断,需进行更换。漆黑的巷口早已候满了乘凉的居民。
然而,变压器下,却是将近2米高的杂草。
抢修,刻不容缓。5位工人分工有序,一人举灯,一人除草,一人检查维修物资,很快,一条抢修通道便空出来。还未上杆,工人们的衣服便已被汗水浸湿,紧贴在身上。
“师傅,你们辛苦啦!”小区住户从窗户探出头来,向这些深夜为他们送清凉的“电雷锋”呼喊。
半小时后,恢复供电,围观的群众乐得直鼓掌,为抢修工人送上解渴的凉开水。
回到供电所,值班室的桌上又多了3件矿泉水。“一天要喝掉30件水。”刘勇解释,抢修工人一天到晚衣服就没干过,每天流失的水分,只得靠矿泉水补充。
零时15分,一辆抢修车从外急速驶入。将车停稳后,抢修工人将帽子取下,从中倒出满满一帽子汗水。将一架长梯固定在车顶上,他来不及喝一口水,再次向抢修现场急驶而去。
半小时内,再没有一个班组回来。
“负荷大了,变压器连续跳闸,有时刚通上电,没过多久再次跳闸。工人们不得不折返维修。”刘勇说,而为了提高抢修效率,调度人员会直接通过电话,部署抢修工人的线路,这也是为何抢修工们“不能回来”的原因。
据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从7月15日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至今,每天都有近300笔抢修。全市已受理抢修3515笔,投入抢修物资320余万元,出动抢修人员10546次,车辆3176台次。供电部门每天都配有值班人员131人,应急队伍70人,后备队伍182人,随时备战高温。
凌晨1时,张爹的电话还未停止;休息室里,依然空无一人;偌大的院子里,仍没有“战车”归来。全市各条道路上,“小黄车”正急驰在路上。
(记者 张曼 通讯员 王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