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阵阵,清风悠悠。
7月4日上午,记者走进“省级生态村”——三伏潭镇三湾村。刚到村部,一种整洁、秀雅的感觉扑面而来。
村部院前屋后的小游园,跟一般村级游园狭小、一片一块不同:它是真正的“园”,从前后左右延伸数百米,与民居相依相融。游园内,砖砌小径依堤傍桥;香樟、楠树等各种林木,浓密茂盛;美人蕉、格桑花、栀子花,点缀在路旁;木亭古香古色;人工草坪生机勃勃……
曲径通幽,信步往前。穿过电排渠古路桥,就到了三湾村3组。
相比游园里刻意打造的“人工美”,村内“自然美”毫不逊色:统一风格的白色小楼成排成列,家家门口花圃内姹紫嫣红,宽敞的水泥路纤尘不染……漫步小村,竟有几分置身广东沿海小镇的感觉。
见记者赞叹,三湾村村支书荣四兵难掩自豪之情:“这两年,三湾村的变化,脱胎换骨!”
2015年3月,乘着“三万”活动东风,三湾村开始了蜕变之旅:在驻村单位市农村财政管理局的帮扶下,整合资金100多万元,建游园、修公路、装路灯、疏沟渠。先后新修游园近50亩;打通组际路1100米,硬化生产路18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0多盏;彻底清挖全村人工河2000多米。
这个只有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00人的小村,自此焕然一新。
“三湾村底子本来就不错,是个宁静自足的小村,‘打扮’起来相对容易!”荣四兵说,“三万”活动为小村提供了资金后盾,接连的“农村清洁工程”“环境污染治理”等活动,又为小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动能。
“我们发动全村群众,各人自扫各家屋,并按《村民公约》互相监督环境卫生。”村里从2015年起,正式聘请了2名全职保洁员,4名“公共服务管理员”。保洁员负责全村道路、公共场所的垃圾清扫清运工作;管理员专管沟渠河道,确保“沟内无杂草、水流畅通、堤上整洁有序”。
按每年人平20元、户平30元,收取村民“清洁卫生费”时,刚开始村民很不理解:“世世代代都没缴过这笔钱,我凭什么缴?”
一年后,村民看到了实效,交钱都很痛快。
“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路灯亮到晚上12点,河水清了,村子美了。这个钱交得值!”3组村民荣海生说,他活了60岁,第一次见证了“美丽新农村”。
他隔壁“先富起来”的村民荣东海,更是欣喜地买来10几棵高大的银杏树,栽在院旁,“把个农村老屋,收拾得像别墅!” (记者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