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郭河镇大发村。市丰联农资公司董事长朱正兵带领技术人员,走村入户,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
话语中,情真意切;目光里,充满憧憬。年逾五旬的朱正兵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创建农资连锁网络
2000年,企业改制东风吹来,农资公司负债累累。朱正兵把握机遇,大胆收购转制,成立丰联农资公司,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立足三农,服务三农”是丰联发展理念。17年来,朱正兵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直购直销、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等方式,降低流通费用,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赢得了农民的信任。
多年来,朱正兵致力于农业新科技的推广与扶持,把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农村种养殖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据统计,全市由丰联兴办的试验田2000余亩。
丰联成为了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中国农资理事单位、全国农资(百佳)优秀企业、全国农资(县、市)百强企业。如今,113名“庄稼医生”活跃田间地头,403家连锁经营点遍布城乡,全市660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保障了全市农资基本供应。丰联,正如其名,盼大地丰收,联千家万户。擦亮绿色农业品牌
推广生物有机肥,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是朱正兵近年努力方向。
为了改变农民传统施肥观念,他下到田间仔细讲解。刚开始,就吃了“闭门羹”,“这是啥肥?不要不要。”他并不灰心气馁,不厌其烦,耐心细致,讲解有机肥料的好处。
渐渐地,农户从“抗拒”变为“接受”,并在田间试用。没想到,效果出乎意料,大打“绿色生态”牌,不仅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看来,朱总说得对。”农户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藏粮于土、藏粮于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土壤肥料影响巨大。为了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料,朱正兵实施了新的战略,即“以有补无——增加耕地培肥能力。以无补有——促进有机肥料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农业服务必不可少。朱正兵说,“农资行业要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角,做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做农业的服务者。”
近年来,丰联积极拓展业务板块,向农化服务市场延伸,通过提高农化服务水平,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通过“产品+服务”的生产经营模式,赢得发展空间。
每年,送农资下乡,不少于50吨;请专家教授下乡讲课,超过10多次;培训“庄稼医生”,多达100多名。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提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涌现。朱正兵又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从种到收”,全程跟踪服务,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问题。
在服务中,丰联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丰联已经摆脱单一产业模式,形成多元化业态发展格局,实现了以农资为主导,涉足化工、物流、房产、酒店、超市、农机的复合发展形式。勇担社会责任道义
作为市政协常委,朱正兵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
近年来,他撰写的提案达12件,3件被确定为当年重点提案。其中,《加强汉江黄金水道建设》《关注农村断头路建设》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围绕水乡田园城市建设的蓝图,朱正兵提出,“发展有机农业,营造水乡田园生态环境。”
他建议,“一是加强多层次多方位宣传;二是引导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四是有效利用有机农业新科技;五是构建农村生态环保监管机制。”
“灯亮一盏,光洒成片。”熟悉朱正兵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副古道热肠,乐于扶危济困,热心社会公益。在川西,有他参与捐赠的希望小学;在云贵,有他默默资助的寒门学子;在偏远农村,有他带领企业员工慰问孤寡老人的身影;在每一次赈灾现场,有他慷慨无私的捐赠……
这是怎样一种公益情怀和责任理念?用他的话讲,“我经历过贫困,知道贫苦的滋味,也懂得雪中送炭的意义,不愿意看到别人受苦。能帮的我会尽力去帮,只要我还有这样的能力。” (记者 许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