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无人机一字排开,整装待飞。5月19日上午,吕玉泉和他的湖北荆丰植保飞防队亮相仙桃市科技活动周,吸引了不少种田大户的目光。
起飞、喷药、返回。郭河镇印湾村五组无人机打药演示现场,围着许多看热闹的村民。71岁的周厚荣感觉特别新奇,老人说现在虽然有了电动喷雾器,但一桶药也有40多斤,背不动;有飞机打药,真方便啊。种田大户王齐松种了120亩再生稻,听说飞机打药不贵,他也想请飞防。
吕玉泉是位“老农机”,他做无人机飞防并不是心血来潮。今年56岁的他在农机行业摸爬30多年,当过农机干部,现在在城区从事农机经营。他说,无人机飞防投入大,推广难度大,但这是服务农业转型的大方向,市场前景好。
今年3月,他投入资金15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湖北荆丰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引进10架无人机,组建了专业队伍,请省农机技术员开展业务培训。目前,他的团队里已有11人获得无人机专业驾驶员证。
市农业局植保专家刘美刚认为,滨湖地区飞防植保是“唯一出路”。传统下田打药是最脏最累的活,现在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人在做,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但飞防植保季节性强、周期短、防治要求高,投入大,设备与植保技术脱节,人才人员难保证,也面临推广难、发展难的窘境。
仙桃市水稻种植面积80万亩,加上棉花、油菜、玉米种植面积,飞防植保市场前景十分可观。3年前,农业植保部门引进了无人机飞防,作了示范,民间有零星发展,但规模与速度不及周边城市。吕玉泉的飞防队成立几个月,已与沙湖、杨林尾等镇农民签订飞防协议,植保面积3万多亩。
吕玉泉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以自己的飞防队为主体,建飞防基地,整合市场,形成仙桃地区的飞防“联盟”,与全省、全国的“联盟”对接。(刘习元 尹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