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荆楚仙桃 >> 首页 >> 仙桃要闻 >> 查看内容

仙桃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宣传教育工作转段会议召开

来源:仙桃日报 时间:2017-5-3 07:52

  本网讯 5月2日上午,仙桃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宣传教育工作转段会议召开,总结前段工作经验成果,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住建部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张益应邀出席会议,并作《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现状与发展》专题报告。市委书记胡玖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动员仙桃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领导干部以转段会议为新的契机,保持最大的清醒,解开最深的疙瘩,啃下最硬的骨头,争取最好的结果,确保项目平稳推进、建成建好,为推动仙桃绿色崛起、建设水乡田园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长周文霞主持会议。市领导周谊群、王军娥、李启斌、严启方、郭生元、余文华、郑章均、白超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印家利通报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宣教工作及民意调查情况。 
  张益是住建部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是“蓝色垃圾焚烧厂”理念的倡导人。在1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张益教授围绕“垃圾焚烧”这一主题,从垃圾焚烧处理现状分析、垃圾焚烧热点问题讨论、垃圾焚烧技术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为与会人员讲述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现状与前景。他用专业化的语言,精准解答了备受市民关注的三个热点问题:其一,垃圾分类不是垃圾焚烧的必要条件和前置要求,焚烧技术是一种能够适应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其二,一千吨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与3辆轿车的尾气排放量相当;其三,焚烧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必然选择,仙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科学,技术成熟,建成运行后各项指标排放将符合国家和欧盟标准。整场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仙桃市广大干群消解心中疑虑,聚力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早开工、快建设,提供了坚定的理论支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赢得现场多次热烈掌声。 
  作为仙桃压倒一切的“一号工程”,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宣传教育工作自4月5日启动以来,仙桃市上下高度重视,行动迅速,87个包保单位、近万名干部进驻城区所有村(居),按照“五个一”“五必进”“五讲透”“五不漏”要求广泛宣传造势,深入释疑解惑,真诚问计于民。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下午6时,仙桃市共发放宣传手册24.8万册,公开信24.7万份,U盘390个,组织召开课(会)5485次,播放宣传片7085次,面向仙桃市农村发放公开信25.8万张。工作组共入户13.5566万户,回收调查表33.9319万份,入户率达99.91%,支持率99%以上。 
  胡玖明在讲话中指出,仙桃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队伍近一个月的宣教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实在,富有成效,为循环经济产业园后续工程顺利推进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 
  胡玖明强调,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是仙桃的“一号工程”,宣教工作是仙桃最大的“家事”。就抓好抓实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下阶段工作,胡玖明强调四点要求。一是要以小为大,保持最大的清醒。小心一百遍抵不过一次不小心。要时刻谨记“麻痹就是引线、缝隙就是悬崖、隐患就是事故”,把问题想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精准一些,始终保持“睁着眼睛睡觉”的工作状态,切莫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要以小为大、视少为多,在绝大多数赞成的基础上持续加力做好宣教工作,确保宣传教育不断档、不冷场、不减压。二是要以心换心,解开最深的疙瘩。以心换心才能心心相印,心心相印才能一呼百应。对重点人员,要突出“一人一策”,突出“群策群力”,突出“现身说法”,教育转化到位;对关键问题,要掌握专业知识,运用权威语言,把意义讲清、把工艺讲透、把益处讲实、把前景讲好、把法规讲明,释疑解惑到位;对衍生诉求,要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百姓疾苦,化解现实问题,合理解决到位。用真诚宣教为群众卸下思想包袱,赢得真心拥护。三是要以身作则,啃下最硬的骨头。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仙桃市各级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切实把包保之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包保干部要一包到底,坚决克服懈怠思想,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做到班子不散、人员不变。属地干部要主动出击,认领包保对象,履行包保职责,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的大包保工作格局,打好一场全方位、无死角的包保攻坚战。四是要以防万一,争取最好的结果。一方面,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要谋万全之策,实施动态管理,建强应急专班,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变能力;另一方面,既要乘势而上,又要稳中求进。要趁热打铁,及时开工建设,要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全力以赴做好隐患排查、矛盾化解、重点人员稳控等工作,确保各环节走实走稳走到位,确保项目建设平稳推进、早日建成建好。 
  仙桃市“四大家”其他领导,市法检“两长”,各镇、办、场、园、区党(工)委书记,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及宣教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参会。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委、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作表态发言。(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