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日上午,淅淅沥沥的春雨依旧不停,红垸中心沟的水涨了不少,沙湖镇双丰村村民再也不像往年那样心慌。投资110万元的红垸泵站已经完成水下工程,月底便可投入使用。
去年7月的暴雨让村民们记忆犹新。由于保丰电排河水位不断上涨,且该地的双胜泵站设计排涝标准低,难以及时抽排渍水,致使一万多亩农田受灾。
“有了这个大家伙,再下那么大的雨我们也不担心受渍。”如今,红垸泵站已经完成水下工程。泵站建成后,将解决保丰电排河与通顺河改道河之间的黄芦、双丰、双胜、汤台等四村的渍水问题。
沙湖镇位于通顺河、通洲河水系末端,地势低洼,水利欠账较多。全镇负责各大民垸排水灌溉的泵站涵闸老、旧、破、小,当外河水位过高时,渍水只能堵在支渠、良田内。最后一公里遭遇梗阻,望着沙湖、保丰两大泵站却难以“保丰”。
花钱的地方再多,民生永远是第一位。去冬今春,该镇痛定思痛,整合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以田间地头的小型水利工程新建、整修为重点,将民生放在全镇工作的“头版头条”。沙湖镇工业基础薄弱,年财政收入仅1200万元,可用资金则更少,这样的投资可不是小数目。
“穷”财政如何撑起“富”民生?对外,该镇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对内,将民生作为“第一投入”,整合“散钱”,化为“大钱”,破解“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困局。
投资290万元新建泵站3座,投资230万元重建维修泵站4座,投资273万元加固堤防,投资90万元新建涵闸……群众最关心什么、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财政倾斜的重点。眼下,该镇近30个水利项目同步建设,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让民生“吃饱”“吃足”。(胡纯波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