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我市固定资产投入再度呈现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1至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9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居全省17个地市州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2个百分点。
我市固定资产投入一直高位运行。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1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与宜昌市并列全省17个地市州第二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
“一脉不和,周身不适;一子不落,满盘难活。”我市始终保持让民营当主力、唱主角,民间投资唱响发展好声音。去年,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416.1亿元,同比增长20.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6.1%。眼下,民间投资又是一派“华光露峥嵘,万彩渐丛生”的景象。仅2月13日这一天,全市34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就超过了220亿元。
政府撬动,有如神助。两年多来,我市一批项目挤进国家和省里“笼子”,项目总投资292亿元,争取专项建设基金20.75亿元,拉动全社会投资180亿元。项目建设承上启下,久久发力。
政府撬动还体现在顶层设计。今年初,我市出台了《仙桃市实体经济振兴崛起行动方案(2017-2020年)》,依托三年滚动计划,对“十三五”规划项目库项目逐个进行商业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研究,深化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库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标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新要求、新理念,紧紧围绕打造水乡田园城市总体布局,厚植生态发展新优势,加强与国家和省重大规划、重大专项投资、专项建设基金政策对接,狠抓重大项目策划推进工作,确保库内项目滚动更新,在建项目梯度推进。
眼下,我市产业项目有序推进,格局性项目陆续落地。汉宜线大福至仙桃城区支线铁路、南部快速通道、保税物流中心、通用机场二期、汉江仙桃港、500KV输变电等项目正抓紧筹备或加快建设。“185”水系工程项目、沙湖湿地项目、十全湖退渔还湖项目等拉开了建设序幕。投资100亿的鄂旅投“沔阳小镇”项目建设风生水起,一天一个样。
投下去的是真金白银,树起来的是风向标。固定资产投入的持续攀升,激活了招商引资的春潮。全市上下坚持项目攻坚练本领,比学赶超赛实绩,让经济发展依然奔跑在快车道。干河、仙桃工业园、龙华山、沙嘴和彭场着力放大仙桃国家高新区、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和华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名片效应,保持了现有企业的产销两旺,促进了新项目的快速推进。毛嘴、郑场、陈场、三伏潭等镇又新上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发展后劲在增强。(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