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又要减税啦,政府再次送出减税‘大礼包了’。”这几天,富士和机械公司财务部经理王智达每天都要关注全国两会新闻,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涉税部分,他读了一遍又一遍。
报告指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这一重大利好,着实让王智达高兴了好久。对于富士和机械来说,每年数千万的研发费用,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后,一年所得税可减免数百万元。
自“营改增”改革以来,我市企业纷纷享受到了税改红利。扩大中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这一系列的利好又将帮助企业减负降成本。
面对连续不断的税改红利,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企业,邀请企业相关负责人谈感受、说想法、谋发展。
富士和机械减税力度大减负很实在
“减税力度大,减负很实在!”富士和机械公司财务部经理王智达表示,总理的报告很给力,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
富士和机械是一家以生产汽车底盘零部件为主的台资企业。落户仙桃7年,不断追加投资,扩规裂变,迎来黄金发展期,坚持技术创新,取得一系列发明专利,刹车盘、转向节等系列产品占全国乘用车市场份额的15%,是上汽通用、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家合作伙伴,去年完成销售9.37亿元,上缴税收1.09亿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计使结构性减税力度和效应进一步显现。”按照报告中所说,企业到底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王智达算了一笔账。“如果按去年公司投入3000万元的研发费用来算,政策实行后,达到相关条件,我们可少缴所得税187.5万元,对企业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接连的利好,给了公司很足的发展信心。王智达介绍,公司计划投资7000万元购买设备,上马一条新生产线。按照相关政策,如果新上项目,公司可抵扣当年应缴税金1000多万元。
华飞商贸公司好政策大鼓劲快发展
“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总理的报告,为我们小微企业的发展送来了福利,我们很受鼓舞。”仙桃市华飞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勇说。
32岁的邹勇从新加坡留学归来后,就创办了这家公司,公司的木制品出口销售业务正式启动于2014年10月,产品主要销往马来西亚、日本、越南、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经历了多次创业的邹勇感触很深。“公司处于成长期,对我们这种小微企业来说,任何的利好政策无疑是公司发展的助推器。此次政策实施,按去年的销售额来说,我们一年可少缴所得税3万元。”邹勇表示,政策也为公司在提高职工待遇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在良好的政策鼓励下,公司将会把更多的优质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万钜集团
加快资金流转为企业输血
“税负降了,税款少了,企业的资金流转快了。”万钜集团旗下分管天怡大酒店、花源大酒店的财务经理王琼姣说,营改增后,企业不仅仅是减负,还得到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好处。
天怡大酒店、仙桃花源酒店是万钜集团投资兴建的综合性旅游饭店。王琼姣介绍,天怡大酒店、仙桃花源酒店2016年营改增前后税负变化尤其明显。该企业税改前的税负为5%,营改增后,企业的实际税负为3.8%,下降幅度为1.2%,2016年,两家酒店共减少税负48万元。
对于酒店业来说,营改增带来还有企业运营中的好处。“在减负的同时,也加快了企业资金流转,规范资金使用,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梳理和淘汰供应商。”新城投资集团
红利“看得见”实惠“摸得着”
说起营改增,湖北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会人员杨勇深有体会,从事财会工作近20年的他,每一次政策的出台,都记忆犹新。
湖北新城投资集团成立于2014年9月,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投资咨询、钢材、五金交电销售。当前从事的主要业务为沙嘴社区棚户区改造工程。
杨勇介绍,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公司共减负158万元。后期存量房还可减负近100万元,税改红利“看得见”,实惠“摸得着”,很暖心。营改增政策的出台,还可避免重复征税,减少中间环节,后期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后,财会人员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减轻。
鼎立建设公司减负很诚心服务很贴心
“原以为政策对我们没什么影响,每想到我们意外收到了‘减负大礼包’!”面对报表,湖北鼎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万会江连发两个感慨:“减负很诚心,服务很贴心。”
湖北鼎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是住建部核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省住建厅核准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承包二级企业,过去3年共完成建安产值14多亿元,主要代表作品有满庭春、新城壹号小区商住楼等。实施营改增政策后,该公司减负31万元。
万会江说,实施营改增后,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可以选择更有实力的供应商提供材料,同时也便于公司对项目进行测算。此外,仙桃国税贴心的办税手段也减少了企业的办事成本,节省了不少开支。“税务机关以培训、座谈会、建立微信群等方式为我们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进行政策解读,有问必答,提高了我们的办事效率,降低了我们的经营成本。”(李兵)